清明时节雨纷纷,/路上行人欲断魂。 /借问酒家何处有,/牧童遥指杏花村。 (唐 杜牧《清明》)
唐人的这首诗道出了清明的哀伤幽怨,也道出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。只是现今的社会少了一些古时社会的肃杀气氛,多了一份应付与疏懒。比如我,原本想着要到爷爷的坟上给他烧几张黄纸,可是因学校的假期延迟和自身原因而未能成行。只得借此方式表达我作为孙子的一份哀思。
如今想来,爷爷去世已经五六年了,这不算长的时间却终是隔了我们与他老人家的距离。以前他病时,我们做为孙子辈的因为上学缘故很少看他,而今他人已去,想看也只能在梦中了。
在梦中,有着花白胡须的爷爷,喜欢一个人坐在自家的小院里,拄着拐杖望着远方的天空。他相信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空是最真实的,也是最仁爱的。他想着待他老去的时候,这片洁白如玉的天空会收留他这个吃苦吃了一辈子的老农民。爷爷笑了笑,他那一脸岁月的伤痕随着笑容慢慢展开,好像一幅真实的现代派画家的大作,但因为有病,爷爷需要进屋了,进他那间不大的小瓦房。
不知道为什么,我竟不想让他进去。我只愿他能那样悠闲地长久地坐在属于他自己的小院里。如此,我便可以较清楚地看着他,看着他的模样,想着他的憨厚与慈祥。
然而,爷爷终是进了那间不大的小瓦房。那间房顶上面长满青绿色幼草的小瓦房。我望着它,心里竟是一阵阵酸楚。我不想爷爷住进那间不透风的小瓦房。我总觉得那间小瓦房是爷爷的棺!
爷爷最终还是迈了进去,去的时候,没有一个人在他身边陪着。后来听亲人说,爷爷走的时候很孤独。我心里又是一阵子难受!
虽然我们很少在一起生活,但我知道血浓于水的那种感情。这份情感是任何荣耀都不可比拟的。虽然我从未在他面前撒过娇,但他却是我印象里的好爷爷。本想着等自己长大了有困难时可以向他老人家求经问道,却不曾想这成了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。
爷爷走了,转眼已五六年,作为孙子的我心里好难过!今日正值清明,放一曲许嵩的《清明雨上》吧,虽然它不合此景,但它却也是韵调哀婉,恰如此地心情!
如若爷爷在天上有知,唯愿您能过得幸福!
2011、4、5清明于商丘
评论